本文標題:"顯微鏡技術-放大倍率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據實驗運用"
發布者:yiyi ------ 分類: 行業動態 ------
人瀏覽過-----時間:2017-4-12 15:18:13
顯微鏡技術-放大倍率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據實驗運用
顯微鏡技術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發展變化。然而
,工具無論多么先進,總是死的,還要依靠人的運用。研究者在顯微鏡
觀察時要慎重判斷,不要匆忙下結論。
第一,要防止人工贗象(artifact) “魚目混珠”。圖像中經常出
現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須仔細鑒別其真偽,不要被假象所“忽悠”。20
世紀40—50年代,蘇聯部分植物胚胎學家受當時錯誤思潮影響,加上學
風不嚴謹,作出了不少荒謬的結論,如將珠心組織中的異常細胞核誤認
為是精子,從而聲稱發現了子虛烏有的所謂“體細胞受精”。國內也曾
經有研究者將棉花花粉破裂后流出的物質條帶,誤認為花粉管,寫進了
研究論文。類似例子很多,足以為戒。
第二,防止“見風就是雨”的簡單化傾向。顯微觀察憑借切片提供
的二維圖像,在人腦中轉變為三維圖像,才能還原本來面目。蘇東坡有
詩云: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
身在此山中。”看切片如同看廬山,必須有立體觀、全面觀,因而必須
觀察連續切片,切忌僅僅從一兩張切片得出結論。在這方面,石蠟切片
技術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制作連續切片。曾經有人在一張組織
培養的切片上看到胚珠中含有一個孤立的組織團塊,誤認為是無融合生
殖產生的胚,經過仔細逐張觀察連續切片以后,才證明那不過是珠被向
內折疊而成的構造。
第三,防止“見樹不見林”的局限化思維。不要認為,電子顯微鏡
放大率與分辨率比光鏡高很多,觀察水平就一定高。其實電鏡只看到很
小的局部,光鏡更能看到全體。在植物胚胎學研究中,首先要通過光鏡
觀察對需要重點觀察的對象進行時空定位,然后有的放矢地制取電鏡樣
品;在觀察電鏡圖像時也要十分注意視野的代表性與可重復性,力戒犯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那種錯誤。
后一篇文章:花粉破裂釋放細胞形態變化觀察用生物顯微鏡 »
前一篇文章:« 細胞壁微纖絲結構微觀分析電子顯微鏡技術
tags:材料學,實驗,技術,金相顯微鏡,上海精密儀器,
顯微鏡技術-放大倍率并非越高越好要根據實驗運用,金相顯微鏡現貨供應
本頁地址:/gxnews/4144.html轉載注明
本站地址:/
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