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標題:"植物微生物菌絲觀察切片顯微鏡"
發布者:yiyi ------ 分類: 行業動態 ------
人瀏覽過-----時間:2013-6-30 5:0:38
植物微生物菌絲觀察切片顯微鏡
稻小粒菌核病 (Stem rot of rice)
病原菌:Magnaporthe salvinii (Cattaneo) Krause and Webster (小球菌核病)
Nakataea irregulare Hara(小黑菌核病)
病原生態:
病原菌在自然界以無性世代為主,利用菌絲行營養生長,以菌核為主要繁殖體,具殘存及傳播功能,菌絲在土壤中之殘存力不強,但病組織中之菌絲殘存期間較長。根據報告,本菌在寄主組織內會形成有性世代之子囊殼及子囊孢子。
小粒菌核病的病組織枯死后,病菌在組織中形成大量菌核,并可延續至稻收穫。病菌在稻樁上繼續產生菌核,與零落殘留于土中的菌核,成為下期作之初次感染源。各方研究結果,顯示小粒菌核病在田間至少可存活4個月以上,比臺灣各地期作間隔為長。小球菌及小黑菌在水稻葉片或葉鞘上菌絲形成附著器及侵入菌絲之最適溫度為24~28℃,在36℃以上不能形成附著器,在8℃時小球菌可形成少數附著器,小黑菌則不形成附著器。
后一篇文章:磷對于植物的作用有哪些-植物研究顯微鏡 »
前一篇文章:« 洋菇切片菌類觀察用生物顯微鏡
tags:金屬,金相,金相分析,精密儀器,金相顯微鏡,上海精密儀器,
植物微生物菌絲觀察切片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現貨供應
本頁地址:/gxnews/847.html轉載注明
本站地址:/
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