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顯微鏡是對細胞,組織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重要儀器。生物顯微鏡按其性能可分為普通光學顯微鏡和精密度很高的電子顯微鏡。在解剖學實驗中,主要介紹普通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觀察人體微細結構的常規儀器。了解和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是學習人體形態結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和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微細結構,使學習者能更直觀的掌握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對其他課程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原理
1,成像:由外界入射的光線經反光鏡發射向上,或由內光源發射的光線經聚光鏡聚在標本上,使標本有足夠的照明,由標本反射或折射的光線經物鏡進入光軸與水平面傾斜45度的棱鏡,在目鏡的視場光闌處,成放大實像,此實像經目鏡的接目透鏡放大成虛像,所以人們看到的是虛像。
2,放大倍數:標本經生物顯微鏡的目鏡與物鏡放大后的總放大倍數是顯微鏡與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3,分辨率:對任何顯微鏡來說,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參數。光學生物顯微鏡的分辨率D與光波波長γ,物鏡鏡口角α和介質折射率n有關。因此,光學顯微鏡中,γ越短,n和α越大,則D值越低,分辨率就越高。通常情況下,α最大值可達到140度,空氣中n=1,最短的可見光的波長為450毫米。因此,根據不同的α和γ,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辨率來觀察樣本。最常用的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最大分辨率為0.2μm(也就是指區分兩個質點的最小距離是0.2μm),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000~1500倍,其他顯微鏡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4,樣品要求:普通光學生物顯微鏡是利用樣品對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顏色變化來觀察的,因而對樣品有較高的要求。觀察樣品通常要經過固定劑固定、包埋劑包埋后,切成厚度為5μm左右的薄片,經染色后才能觀察,對于活細胞或未經染色的細胞不能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