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新聞來源:未知 發布時間:2012/1/31 14:28:37
顯微鏡簡稱光鏡,是一種將肉眼無法看清楚的微生物進行光學放大成像的常用儀器。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科學及眾多的微觀察領域中都離不開顯微鏡。
1950年,荷蘭的額Hans父子始創放大10倍的顯微鏡。1758年,Dollond制成消色差透鏡,提高了顯微鏡放大倍數。1873年,德國科學家Abbe設計成近代顯微鏡。1953年,上海江南光學儀器廠國產顯微鏡誕生,并陸續生產了熒光,相襯,偏光等專用顯微鏡。
醫用及
生物顯微鏡可分為光學放大及電子放大兩大類。前者按用途可分為普通型,特種型,高級型顯微鏡和手術顯微鏡。普通型生物顯微鏡僅供一般用途使用,通常的農用與醫用顯微鏡,倒置顯微鏡均屬于這一類。特種型生物顯微鏡可作為某些專用的觀察和研究。暗場生物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相襯和干涉相襯顯微鏡等均屬于這一類。高級型生物顯微鏡系指大型多用途的生物顯微鏡,研究用生物顯微鏡和萬能研究用生物顯微鏡等屬于這一類。
生物顯微鏡成像原理
顯微鏡放大成像系統
顯微鏡光學系統由物鏡和目鏡兩部分組成。因為被觀測的物體本身不發光,而要借助于外界照明,故顯微鏡需要一個照明系統,這些部分都是由較復雜的透鏡組成,尤其物鏡更為復雜。
顯微鏡的物體AB處于物鏡的2倍焦距之內一倍焦距之外,它首先通過物鏡成一放大的倒立實像,且使之位于目鏡的物方焦平面上或焦平面以內很靠近的地方,然后目鏡將這一實像再次成一個正立虛像于無限遠或人眼明視距離之外,以供眼睛觀察。顯微鏡對物體進行2次放大,因此與放大鏡相比,具有更高的放大倍率,能觀察到肉眼所不能直接觀察的微小物體,分辨更細小的細節。在這里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只不過這時放大鏡的物是物鏡所成的像而已。由于物鏡所成的像是實像,因而可在實像處(即目鏡的物方焦平面處)安放各種用途分劃板,供對準或測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