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標題:"神經細胞一般直徑為微米級,脊椎動物中最小神經細胞"
發布者:yiyi ------ 分類: 行業動態 ------
人瀏覽過-----時間:2016-11-8 6:30:34
神經細胞一般直徑為微米級,脊椎動物中最小神經細胞
突觸前膜為神經軸突末梢形成,突觸前膜存在電子密度較大的活性
區(active zone),有較多囊泡聚集于附近.前膜上存在大量鈣通
道,當細胞受激(電、藥物、各種感官等),引起膜去極化、鈣內流
、囊泡移動與膜融合、開孔、胞吐釋放神經遞質.
突觸間隙是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之間的部分,不同突觸間隙的
大小不同,一般在20~30 nm之間.突觸間隙中存在大量的不同分
子,最主要是一種糖蛋白.囊泡胞吐釋放神經遞質在突觸問隙中擴
散至突觸后膜.
突觸后膜上存在與神經遞質結合的受體,是由幾種小分子量蛋
白質形成致密的網狀結構,將擴散靠近的神經遞質分子錨靠在突觸
后膜上,并與受體蛋白質結合,組成跨膜信號傳遞系統.
突觸傳遞是神經元之間通信最重要的形式,因此探索神經遞質
的釋放過程及機制是研究化學突觸的重要內容.神經末梢突觸囊泡
的循環包括以下步驟:
錨靠(docking):含有神經遞質的囊泡錨靠在突觸前膜靠近鈣
通道的活性區.
激活(priming):錨靠的囊泡需經歷一個成熟過程,形成待釋
放的囊泡,在鈣內流的觸發下才能實現與突觸前膜的融合.融合與
胞吐(fusion and exocytosis):鈣通道開放導致大量鈣內流,觸
發突觸囊泡與突觸前膜完全融合、開孔,使囊泡內神經遞質胞吐釋
放.
胞吞(endocytosis):神經遞質釋放后,由籠形蛋白包被排空
的囊泡形成凹陷囊泡,然后形成“包被囊泡”.
移位與內質體融合:包被囊泡除去外衣,移位至軸漿中,成為
循環的突觸囊泡,并與內質體融合,由內質體萌芽形成新的突觸囊
泡.
再攝取神經遞質:釋放的遞質主動運轉,被重新攝人囊泡內,
形成突觸囊泡的循環過程.
神經細胞一般直徑為微米級.脊椎動物中最小的神經細胞直徑
僅5~6微米,如大腦皮層小星型細胞;一般神經細胞直徑10~25
微米,如肥大細胞、嗜鉻細胞瘤(PCI2)、交感神經細胞等;大的神
經細胞直徑可達25~100微米,如脊神經細胞和大腦皮層Betz細胞
.無脊椎動物神經細胞較大,如蝸牛巨大神經細胞直徑110~140微
米,海兔內臟神經節細胞直徑
后一篇文章:宿主細胞培養物或生物研究圖像顯微鏡 »
前一篇文章:« 燒結礦占裝入高爐中鐵礦石60~80%-燒結礦質量
tags:微生物,技術,金相顯微鏡,上海精密儀器,
神經細胞一般直徑為微米級,脊椎動物中最小神經細胞,金相顯微鏡現貨供應
本頁地址:/gxnews/3849.html轉載注明
本站地址:/
http://www.xianweijing.org/